中药西河柳是收录在《中国药典》里的一种中药材,西河柳的名字又叫怪柳、赤怪柳、山川柳、三春柳、西湖柳、红筋柳,西河柳的四气五味为,甘味,辛味,平性。药物作用在脏腑经络的归属,归胃经,肺经,心经。西河柳的功效与作用:散风,解表,透疹。用于麻疹不透,风湿痹痛。
西河柳简介、西河柳的功效作用
西河柳的基本信息
中药名称:西河柳(Xī Hé Liǔ)
英文名:CACUMEN TAMARICIS
别名:怪柳、赤怪柳、山川柳、三春柳、西湖柳、红筋柳
药用来源:本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. 的干燥细嫩枝叶。夏季花未开时采收,阴干。
西河柳的生态环境和形态性状
形态性状:本品茎枝呈细圆柱形,直径0.5~1.5mm。表面灰绿色,有多数互生的鳞片状小叶。质脆,易折断。稍粗的枝表面红褐色,叶片常脱落而残留突起的叶基,断面黄白色,中心有髓。气微,味淡。
西河柳的功效作用和用法用量
性味:甘味,辛味,平性。
归经:归胃经,肺经,心经。
功效与作用:散风,解表,透疹。用于麻疹不透,风湿痹痛。
用法用量:3~6g。外用适量,煎汤擦洗。
中药西河柳的相关信息
如何炮制:除去老枝及杂质,洗净,稍润,切段,晒干。
储藏方法:置干燥处。
备注:(1)治疗麻疹初起,透发不畅,临床常与薄荷、蝉衣、升麻等配合应用。不论内服、外用均可应用。 (2)澄柽柳始载于《开宝本草》,仅说性味甘咸温,并未说明它有透疹作用;明清以后本草书中多说性味甘平或甘咸平,并说能治“痧疹热毒”,可见它的药性是偏凉性的。
来源备注:中药西河柳摘录自《中国药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