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泡花子是收录在《中药大辞典》里的一种中药材,泡花子的四气五味为,苦味,涩味,凉性,无毒。泡花子的功效与作用:散寒清热。治伤风头昏、热邪口燥及感冒身热。
泡花子简介、泡花子的功效作用
泡花子的基本信息
中药名称:泡花子(Pào Huā Zǐ)
药用来源:为山矾科植物黄牛奶树的树皮。
泡花子的生态环境和形态性状
生境分布:生于山野。分布浙江、四川、福建、广东等地。
原形态:黄牛奶树,又名:水冬瓜、花香木。 常绿乔木或灌木,形态常多变化。芽及幼枝均被灰褐色短柔毛。单叶互生,革质或纸质;披针形。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约20厘米,宽约6厘米,顶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边缘有锯齿,上面平滑、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中肋凸出,上疏生白毛;叶柄长约1.5厘米。穗状花序,腋生,无毛或有短细毛,长为叶柄的2~6倍;苞片和小苞片边缘有腺点,小苞有粗毛;花萼长约2毫米,无毛,5裂,裂片覆瓦状排列;花冠白色,裂片长约4毫米;雄蕊多数;较花冠为长,花丝基部合生成不显着的五体雄蕊;子房下位,顶端无毛。核果球形,直径4~6毫米,顶端缢缩,宿存萼裂片直立。花期4~5月。
泡花子的功效作用和用法用量
性味:苦味,涩味,凉性,无毒。
功效与作用:散寒清热。治伤风头昏、热邪口燥及感冒身热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中药泡花子的相关信息
出处: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备注:中药泡花子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
所属专题: 《中药大辞典》字母P 《中药大辞典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