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破布叶是收录在《中药大辞典》里的一种中药材,破布叶的名字又叫布渣叶(《本草求原》),薢宝叶(《汉英韵府》)。破布叶的四气五味为,甘味,酸味,涩味,平性,无毒。破布叶的功效与作用:消热解毒,消食积。治感冒,消化不良,腹胀,黄疸,蜈蚣咬伤。 ①《本草求原》:"解一切蛊胀药毒,清热,消积食,黄疸。" ②《陆川本草》:"收敛去腐。治小儿盗汗;溃疡,煎汤外洗。"。
破布叶简介、破布叶的功效作用
破布叶的基本信息
中药名称:破布叶(Pò Bù Yè)
别名:布渣叶(《本草求原》),薢宝叶(《汉英韵府》)。
药用来源:为椴树科植物破布叶的叶。夏、秋采收带幼枝的叶,晒干。
破布叶的生态环境和形态性状
生境分布:生于山谷、平地、斜坡的丛林中。分布云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产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原形态:破布叶,又名:布渣、包蔽木、泡卜布、破布树、布包木、狗具木。 灌木或小乔木,高3~10米。树皮灰黑色。叶互生,纸质,具短柄;叶片卵形或卵状矩圆形,长10~15厘米,宽4~8厘米;先端渐尖,基部浑圆,边缘有不明显锯齿,秃净或叶柄及主脉上被星状柔毛;托叶对生,线状披针形。圆锥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,被星状柔毛;花2~3朵聚生于苞片内;萼片5枚,矩圆形,长约5毫米,被星状柔毛;花瓣5枚,黄色,矩圆形,长约为萼之1/3~1/2;雄蕊多数;子房3室,花柱锥形。核果近倒卵形,直径约7毫米,秃净,全缘;核有毛。花期7~9月,果期10~12月。
形态性状:干燥的叶或带有幼枝的叶。叶多破碎,枯黄色或淡绿棕色,具短柄,叶片卵形或卵状矩圆形,先端尖,基部浑圆,边缘具小锯齿,主脉3,侧脉羽状,小脉网状,叶柄及主脉被星状柔毛。纸质,易破碎。气香,味淡。以净叶、无杂质者为佳。
破布叶的功效作用和用法用量
性味:甘味,酸味,涩味,平性,无毒。
功效与作用:消热解毒,消食积。治感冒,消化不良,腹胀,黄疸,蜈蚣咬伤。 ①《本草求原》:"解一切蛊胀药毒,清热,消积食,黄疸。" ②《陆川本草》:"收敛去腐。治小儿盗汗;溃疡,煎汤外洗。"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鲜者1~2两。外用:煎水洗。
中药破布叶的相关信息
附方:①治感冒,消化不良,腹胀:布渣叶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 ②治黄疸:破布叶二两,猪血四两。煎水服,一日一次,连服六日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 ③治蜈蚣咬伤:布渣叶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出处:《生草药性备要》
来源备注:中药破布叶摘录自《中药大辞典》
所属专题: 《中药大辞典》字母P 《中药大辞典》